新闻中心

 

故居典故

当前位置:首页 > 故居文化 > 故居典故

【阅微草堂】关于纪晓岚故居(文:纪清远)

 

 
 
纪晓岚画像
 
 
               本文作者:纪清远、纪晓岚六世孙、北京画院国家一级美术师、北京市文史研究馆馆员                    
 
纪昀,(1724年——1805年)字晓岚,又字春帆,号观奕道人。直隶(今河北省)献县人。卒谥“文达”。
 
乾隆十九年考取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官至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加太子少保衔、管国子监事。乾隆三十三年谪戍乌鲁木齐。乾隆三十八年奉诏任《四库全书》总纂官。他博学多识、机智诙谐,其轶事在民间广为流传。
 
有《阅微草堂笔记》、《纪文达公遗集》等著作传世,在《阅微草堂笔记》这部短篇小说集里,多写神异鬼怪故事,内容上宣传因果报应,意在劝善惩恶,尖锐地揭露了当时社会矛盾,是一部具有较高思想和艺术价值的书。鲁迅先生称其“隽思妙语,时足解颐,间杂考辨,亦有灼见。叙述复雍容淡雅,天趣盎然,故后来无人能夺其席者。”  
 
纪晓岚一生最大的业绩是总纂《四库全书》,“始终其事,十有余年”。这一旷世工程篇帙浩繁,凡三千五百零三种,七万九千三百三十七卷,分经、史、子、集四部。他亲自主撰《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二百卷和《四库全书简明目录》,广泛而系统地评介了我国自清代中叶从前的大量古籍,一万余部典籍的提要“门类允当,考证精华。”是十分严密、完整的学术和文学评论专著。《四库全书》的修成,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件大事,对于保存和整理中国古代文献意义重大,纪晓岚为此付出毕生心血,做出了不可磨灭的杰出贡献。   
 
关于纪晓岚在北京的故居,据他在《阅微草堂笔记》中有两处提到:“丁亥春,予携家至京师,因虎坊桥旧宅未赎,权住钱香树先生空宅中。”(《滦阳消夏录》卷三)“余虎坊桥宅,为威信公故第。厅事东偏,一石高七、八尺,云是雍正中初造宅时所赐,亦移自兔儿山者。南城所有太湖石,此为第一。余又号孤石老人,盖以此云。”(《姑妄听之》卷一)
 
由此可见纪文达公在移家来京前已有旧宅。为雍正时岳钟琪(乾隆时封威信公)故宅。这座故宅位于今珠市口西大街的晋阳饭庄所在地。1986年列为北京市宣武区文保单位。据沧州王敏之先生考证,纪晓岚在虎坊桥原岳钟琪宅第居住的时间,前期(从11岁到39岁)约计29年,后期(48岁到82岁)约计35年,前后共住长达60余年。那么,纪文达公去世以后,故居的命运又如何呢?据清代黄安涛(1777—1848)在《真有益斋文编》载称:“癸酉(嘉庆十八年,1813年)秋仲,始偕舍人曾君琨圃就屋宣武门外虎坊桥侧,屋为前大宗伯纪文达公故居……文达裔孙割半见赁。”《真有益斋文编》中还记载道:“宅内有‘类舫者’,曰‘岸舟’(据翁方纲题洗砚遗照诗自注,“岸舟”匾额为晓岚受业师汪由敦所书),有若堂者,曰‘阅微草堂’,履声已遥,题署可识,盖文达公昔年燕闲撰著之所,于斯在焉。”黄安涛在此居住了多久,另一半的归属又有什么变更,均无文献可考。到了民国之初,纪氏的这座故宅,便屡易主人。为此王敏之先生于1986年专门考证:民国初年此宅(包括东西两院)为盐商刘姓所有,(我认为应是清末)后又卖给京剧艺人于连泉(艺名小翠花);此后又为梅兰芳所买,办国剧学会和“国剧传习所”,曾租给富连成科班主叶春善;又为刘少白租赁做公馆。
 
已故知名学者刘叶秋先生于生前撰文回忆:“先大父寿父公(锡畴)于清末购得之,住眷属于西所。而将东所拆去重建。为会客读书之地,共分三院,第一院门道连接南房二间,西侧有绿屏门通西院,北房大厅两明一暗。庭中古藤一本,老干盘屈,大矫如龙,花时浓荫满院。(注;2000年扩建两广路时,虽然保留了仅剩的院落,还是将门楼和南房拆除了。)第二院北房大厅三间,前廊后厦,极为宏敞。东西两侧为走廊。”刘老描述的这座院落格局,就是现在晋阳饭庄所剩下的平房部分。同时明确地指出了在晋阳饭庄西侧仍为故居的一部分,今已无存。刘老回忆在第三层院子以东,另有小跨院,东西两小院相通。东小院带廊北房三间,门道一间,进深不过三、四尺,是一供佛处。西小院则高台之上北房三间,台下东厢房二间,均甚矮小。此小跨院为纪晓岚故居一部分。晋阳饭庄以东相连者,过去为电报局,再往东是一个棺材铺,此两处即阅微草堂正房的旧址。刘老记得儿时亲见“阅微草堂”旧额尚悬挂在东小院北屋门上,后来为直隶会馆取走。回忆起恽公孚先生掌管会馆事务时,每月遣长班来取租金,其后已有积欠,恽先生致函先祖催索,略云“阅微草堂后院租金,数月未付,请即掷下”。 刘老曾保存此信函,虽毁于“文革”,但他认为阅微草堂故址于此处,目睹亲验,确实无疑。1986年晋阳饭庄为扩大营业面积,将故居主要部分拆毁,扩建一栋四层楼。所谓电报局、棺材铺及其后小跨院的阅微草堂正房,俱在楼基之内。这些都是刘老的回忆,他又赋诗一首:“芳邻犹记阅微堂,前辈风流翰墨香。几度沧桑经世易,有谁能识鲁灵光。”
 
我有一位忘年交,名为范玉昆。在三十年代,他家就住在当年电报局旧址,其产权已属一经营湘绣的冯姓所有。三进院,一进门过道东边为传达室,西侧为两间南房。进月亮门后,为北房三大间,东西房各三间,北房中间大屋有屏风,后边通往中院,与前院相同。第三层院较深,带廊北房三间,东西小阁房各一间,院内有大树、碎石。此处便是刘叶秋先生所言以前与东西两侧相通的小跨院,即“阅微草堂”旧址。(当年还可隐约看到被砌堵的通向东西两侧的院门),东侧棺材铺己易其主。 范老回忆:“30年代初,齐如山先生到我家做客,对先父亦言此院是纪晓岚故居正院。我们住的前院为会客,后院很幽静,是阅微草堂,与刘文所述吻合。”据他回忆,当时西侧故居旧址内为“北平国剧学会”所用。学会理事均为社会名流,如李石曾、冯耿光、张伯驹、梅兰芳、余叔言和齐如山等,学会出版过一些戏剧理论的书籍,并展览陈列数千件戏剧文物。并在院内建了戏台。那时院内的紫藤非常茂盛,形成一个自然的大天棚,清香四溢。一些文人、名角常常在棚下开会,据齐如山先生说,大家都对纪晓岚这位大学者非常敬仰,对其故居和亲自裁种的紫藤爱护备至,像梅兰芳、张伯驹、肖长华等许多名人都曾亲自浇灌管理过,不少人为这棵古藤倾注过大量心血。1935年梅兰芳先生迁居上海,学会大部分活动停止,仅陈列戏剧文物。1936年停办转为富连成。这里只是富连成社址的一部分,
 
解放以后,这里曾驻运输公司、民主建国会。后为宣武区党校所在地。1959年,山西晋阳饭庄分店迁入。值得一提的是,这座饭庄除了具有山西面食的美味特色之外,更因为是纪晓岚故居,所以吸引了许多文人墨客来到这里。像老舍、臧克家、曹禺、胡洁青等先生,常常雅集于此,祝寿、赋诗、赏古藤。现代文化大师的光顾,为这座古宅又增添了新的文化内涵。许多外国友人由于喜欢这里的人文环境,曾莅临于此。
 
2000年北京市扩建两广路,按照原规划是一条直线,这座故居遗址正在大街路边,势必首当其冲。此时引起了社会上的广泛关注,市、区两级政协委员写提案呼吁予以保护;一些著名专家学者也为此上书市政府。这件事引起了市领导的重视,专门批示予以保护。。 2002年初,将晋阳饭庄迁移至东侧的小楼,市文物局投资修复故居西侧院并向社会开放。2004年初将其升格为市级文保单位。
 
纪晓岚故居近二百年来,数易其主,历经风雨沧桑,剩下一部分能保留下来,可谓不幸中之万幸。愿这座世人瞩目的人文景观在弘扬中华民族文化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放射出更加辉煌的人文风采。 
 

纪晓岚故居 版权所有 电话 :(8610)68870866 电子邮件:admin@jxl.org.cn

京ICP备14016423号-1